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服务 > 智能建造

栏目导航

智能建造

探索韵律之美——装配式居住建筑造型设计研究

2020-08-12 00:00:00    来源:    点击:1500    喜欢:0

随着国家调整产业结构,落实环保节能理念,装配式建筑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根据国务院和住建部的有关精神,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积极、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探索与工程实践工作,并于2017年获得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称号。

人们往往会以为装配式构件类型单一,装配式建筑立面会缺乏美感,而中国院通过长期实践,已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装配式住宅立面设计与技术要点,装配式建筑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陈敬思以《探索韵律之美——装配式居住建筑造型设计研究》为题,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01、引言

装配式建筑的历史沿革

装配式建筑的雏形早已有之。工业革命之后,铸铁和铁的大量生产使推广这种建筑建造方式成为可能。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工业发展而大量涌入城市社会底层人们的住宅、新建的厂房、办公楼,都使用了造价便宜的预制建筑。二战后面临战后重建, 同时城市化又进入了新的阶段。大量的建造需求和当时的主流的规划设计理念,使得混凝土预制建筑的数量在这一时期快速增长。

日本的集合住宅类型丰富,市场成熟。根据2008年的住宅与土地调查,虽然从住宅建筑栋数看,集合住宅合计占总数的8.3%,但是从住户分布看,生活于集合住宅中的家庭全国近四成。这些建筑从外观来看,不仅代表了现代建筑的形式,也体现了居住建筑应有的类型特征。日本集合住宅套型较多,面向不同家庭形态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内部功能优化是长期以来的设计重点。近年来,集合住宅也逐渐个性化和多样化。

欧洲集合住宅经过对现各种建筑理论和思想的实践和反思,逐步进入了多元化时代。住宅建筑单体造型新颖,功能丰富,对混居生活模式进行了更多的实验和探讨。在设计手法上注重街景尺度,充分利用周边环境条件,同时还强调单体的可识别性。

中国的现代集合住宅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城市化和不断增加的人口使得中国城市住宅形态开始发生变化。上世纪80年代末期被广泛使用的大板住宅体系、内浇外挂式住宅体系和框架轻板住宅体系等受经济、技术发展的制约,建筑形象不尽如人意,也对装配式建筑的造型,尤其是装配式居住建筑的造型有了一个“误导”。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深圳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居家观念由“生活型”逐渐向“享受型”转变。相较于大板式建筑的方正简单,人们开始追求华丽、高贵的风格。随着内陆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偏好影响逐渐扩大,成为住宅市场的主流风格,在传播、演变中形成了具有风格化特征的多种住宅立面形式。人们对风格化住宅立面风格的偏好,本质上是对高品质的居住环境,和个性化的追求。与欧美较为简洁朴素的住宅形式不同,这种风格化的特征决定了中国居住建筑对立面的品质要求较高,形态要求更为复杂,且已经成为普遍认知。


住宅作为城市的背景建筑,影响着整个城市风貌。而现阶段生硬的照搬过于风格化的住宅立面是否符合我国大多数城市本土化特色发展方向,是现阶段作为建筑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人工成本的提升等因素促进装配式居住建筑的发展,又与所谓的风格化产生了矛盾。

造型设计的逻辑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建筑工业水平的提升,装配式建筑在近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与此同时,近年来人们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装配式建筑立面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国内部分装配式建筑立面形式种类较少,装饰变化较其他类型商品房较为简单。如何通过标准化的立面构件寻找到建筑立面内在规律,适应个性化的风格要求,成为的建筑师新难题。同时现有的常见立面风格,因其复杂的装饰构件对于装配式建筑不具备技术合理性,不适用于标准化较高的装配式居住建筑。这决定了现阶段作为建筑师,我们势必要根据装配式建筑独有的内在规律,积极推进技术进度,探索新的立面手法;要在限制条件更高的前提下,进行技术创新工作,不能修修补补。


在装配式住宅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遵循了以下的思路。

尊重技术规律——充分尊重装配式建筑的内在规律,从根本上研究,不需要“描眉画眼”。

探索韵律美学——根据装配式建造方式的特点,实现立面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文化自信,技术创新——装配式居住建筑的立面设计不需一味追求复杂的装饰物。遵循建筑本身的内在逻辑,利用已有功能性构件组织建筑语言,就可以完成对标准性和个性化的双重追求。我们一方面从传统文化汲取营养,一方面积极进行技术创新。相信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中国院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必将做出更多成果,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添砖加瓦。



中人公司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共建二级学院、课程合作、合作办学、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教育产业投资等多种合作方式为契机,真诚欢迎院校、产业企业、行业组织互访、交流、合作,共创职业教育事业的新辉煌。

     公司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俭学街2号(河南警察学院)

     网     址:www.zhongrenedu.net

     电     话:0371-66266959     

     邮     箱:fw001@vip.qq.com

     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资讯



上一篇:BIM技术对建筑节能的帮助
下一篇:河南丨加快装配式建筑相关支持政策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