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前景可期 钢结构建筑应用广泛
2020-06-29 00:00:00 来源: 点击:829 喜欢:0
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分析及预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装配式建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深度分析报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以装配式建筑685亿美元左右的市场规模占比35.1%。预计到2018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将达到904亿美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0.25%,2022年将达到2602亿美元。
2017-2022年中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分析情况及预测
装配式建筑发展阶段
从2016年住建部推行的119个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来看,混凝土结构占比最大达46%, 系混凝土产业发展较早且成本方面具备优势,但PC构件领域成本竞争激烈,且优化空间有限,短期之内难以对传统现浇混凝土形成替代。与预制钢结构相比,虽然占据成本优势,但难以满足抗风、抗震及超高度、跨度等设计要求,行业发展高度有限。
2016年119个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分类情
中国装配式建筑地域分布
2017年11月,住建部公布了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名单,北京等30个城市入选。入选城市多为省会城市,并且集中在山东、江苏、浙江、河北等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值得注意,甘肃、青海、西藏、贵州、云南等西北、西南省份无一个城市入选。
国家推广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行业空间不断扩容
近年中央连续出台推广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政策,制定行业准则,定下建设目标。从最早2012年财政部、住建部提出力争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至2017年1月发布装配式建筑三大体系技术标准,再到2017年3月出台《“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及配套管理办法, 政策愈发密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装配式建筑未来发展可期。
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全国划分为“重点推进、积极推进、鼓励推进”三类地区有重点地“自上而下”逐步推进:
1)重点推进地区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须达20%;
2)积极推进地区包括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须达15%;
3)鼓励推进地区包括其余城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须达10%。三类地区在经济发展程度和房屋价格上呈降次分布,新增房地产需求较多的地区往
往推进力度更大。为落实中央政策目标,各地方政府也已制定装配式建筑规模阶段性目标并同步出台若干政策法规鼓励推广。
2020年不同地区装配式建筑目标占比情况及预测
我国装配式建筑还处于起步阶段,装配式建筑前期投资成本高;规模化生产未成形,成本优势没有;市场的接受程度让人生疑,毕竟很多国人的思想理念,还是依赖经验与以传统为导向。与国外差距大,与国外几十年的技术发展相比,国内的标准制定稍显滞后,审核与监督也不完善。
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分析
优势明显
装配式建筑相对于传统的建筑方式,首先是建造的速度快,工厂流水化的作业效率远远高于工人现场施工的速度;标准化的生产,更能提高装配构建的安全等级;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比较小,工时少且减少现场的浇筑等作业,环保不扰民。
大数据
在大数据的概念下,利用BIM建立数据模型,从设计方案、建设需求、工程运营等方面进行管理和优化,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与数据化,更便于管理与操作。而在工程设计上,它也更加贴合现在比较火热的VR装修概念。
钢结构建筑的应用日益普及,作为最环保、最成熟的装配式建筑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化的发展就是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实施的重要方式,钢结构建筑的工厂化生产和装配式施工的特点使其成为了最环保、最成熟的绿色建筑之一,这几年来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应用,未来的市场前景也将越来越广阔。钢结构建筑相比较传统建筑方式具有明显的优点:一是钢结构建筑可实现钢构件及配套围护结构的构件工厂标准化生产,品质容易保证,自重轻现场可装配化施工节省人工且安全环保;
二是大幅降低染尘、噪音污染以及资源消耗,钢材可回收与再生,减少建筑垃圾,并可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储备;
三是钢结构“高大轻强”的特点,易于建造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等结构复杂的工程,提高土地使用率及户内得房率;四是抗震性能好,结构更安全,借鉴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抗震性能卓越的钢结构、轻质材料等各种最先进的防震手段将在未来住宅及公共建筑中被广泛应用。
上一篇:【BIM技术】提高企业中标率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下一篇:装配式建筑工程师发展前景如何